央广网西吉10月28日消息 (记者许新霞)宁夏西吉县属于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核心区,也是宁夏目前唯一尚未脱贫摘帽的国家级贫困县。曾经,“天旱窖枯水没有,雀儿渴的喝煤油”是西吉县缺水的真实写照。如今,全县19个乡(镇)295个行政村7.4万户31.6万农村人口全部上了自来水

水质化验(西吉县水务局提供)

  气象资料显示,西吉县年平均降水量仅为420毫米,无境外水可调节利用。恶劣的自然条件造成当地严重缺水,成为“万贫之根”。上世纪80年代以来,为了解决西吉人畜饮水困难,各级各部门陆续在当地组织实施了打机井、挖水窖、泉水改造、建集雨场等多项人畜饮水解困工程,缓解了群众饮水困难,但吃的还是“望天水”。遇到大旱年份,泉水干涸,河水断流,水窖无水可蓄,人畜饮水困难随即到来

  十八大以来,党中央、国务院作出脱贫攻坚重大战略部署。各级党委、政府加大脱贫攻坚支持力度,水利精准扶贫政策和项目春风化雨般落到西吉大地。西吉县委、政府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,把保障城乡饮水安全作为改善民生、决胜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,加强组织领导,整合项目资金,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进程。

饮水工程施工现场(西吉县水务局提供)

  宁夏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项目启动实施让西吉“为有源头活水来”的夙愿得以实现。历时1年,西吉县建成了包括河屲水厂以及连通和配水等11个单项工程,累计完成投资7亿元,投资规模之大前所未有。2017年5月,工程全面开始试通水,水花从管道飞溅出的那一刻起,标志着西吉县资源性和水质性缺水的历史题彻底得到解决,全县50万回汉群众半个多世纪的祈盼和梦想终于成真了。

  泾河甜水引到西吉县后,县委、政府结合整村推进脱贫计划,以贫困村(组)和建档立卡贫困户为重点,先后组织实施了11项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,累计完成投资3.4亿元。通过水源置换、管网末端蓄水池建设、全面实施自来水入户,着力打通农村供水“最后一百米”。一村一户全面进行筛查,确保家家家户户通上自来水。

为有源头活水来(西吉县水务局提供)

   红耀乡小庄村与甘肃省会宁县接壤,地处偏僻,曾经是西吉县饮水最困难的村庄之一“从来没有想到这辈子能喝上自来水,” 小庄村80岁的李全才老人动情地说,“想起当年挑水,至今还觉得肩膀疼。”以前该村家家备口大缸,每天天不亮,就要到2公里外的沟道泉眼用扁担挑水,每趟最多也就挑30公斤,来回一趟下来,要走将近1个多小时,累的人腰都直不起。一到秋冬,挑水就要排队,不仅费时费力,水质也很差。即便是这样,去迟了也就只剩下黄泥汤,只能望泉兴叹。如今,红耀乡家家户户通上了自来水,窗明几净的厨房里,水龙头就在锅边,洗菜做饭十分方便。用太阳能热水器、洗热水澡已不是新鲜事,家里配备水冲厕所成为乡亲们津津乐道的一种新时尚。

自来水进了咱农民家(西吉县水务局提供)

  什字乡群众有种草养牛的传统习惯,55岁的马沟村村民苏俊清以前艰难地养着十几头牛。村里的机井出水量严重不足,抽上三五分钟就不出水了,发展养牛没水可不行,他也尝试过远距离拉水等很多办法,但成本太高。因为缺水他一直不敢扩大养牛规模。2017年,清澈的自来水通到了他家里,他觉得没有比这更幸福的事了。通过3年多的努力,苏俊清逐步将养牛规模扩大到现在的168头,自来水通过软管通到牛槽里,饮水十分方便。养牛一年给他家净增收入30余万元。自来水通上后,全县像苏俊清一样靠发展养牛产业脱贫致富的农村群众比比皆是。

  如今,西吉全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9.9%,供水保证率达到95%以上,水质100%达标乡村和县城实现“同水源、同管网、同水价”。

  “因为缺水,西吉县工业发展缓慢,也没人敢在西吉建厂兴业。自引来自来水,全县的工业企业和制造业逐步兴起,尤其福建省和甘肃、陕西的企业家瞄准了西吉商机,在西吉闽宁工业园和其他乡镇投资建厂,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和生机,不但解决了全县的就业问题,又增加了财政收入,盘活了全县实业兴县新格局。”西吉县商务和工信局局长王斌说。